【网络中国节 · 端午】“我们的节日·端午”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,这些风俗你都了解吗?

发布时间:2024-06-03 09:54   浏览次数:543    字体:[     ]
发布时间:2024-06-03 09:54   

农历五月初五,迎来我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——端午节。

每到端午节,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吃粽子——甜的、咸的、肉的、素的······可谓是各家都有各家的看家本领。

可是,除了吃粽子,关于端午,你还知道哪些呢?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!


f90f9f0747994e0fb7cc4e84072770c3.webp.png


端午的来源你了解吗?


说到端午的来源,大家最先想到的,大概就是楚国大夫屈原了。相传楚王听信谗言,将主张抗秦的屈原贬黜流放,在秦国攻破楚国首都后,绝望的屈原抱着一块大石头投入了汨罗江。屈原死后,楚国百姓哀痛异常,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,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、吃粽子的风俗。


640_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webp (1).png


端午的名字你都知道吗?


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。西晋《风土记》说“仲夏端午。端者,初也”。这是“端午”一词最早的出处。

端午节还有很多名字,比如端阳、浴兰节、龙舟节、重午节、龙节、正阳节、天中节等等。

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端午节还有“女儿节”这个别称。从五月初一到初五,家家户户都给家里的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折一支石榴花簪在头上。当时这被认为是避五月的“毒”,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种仪式。即便家中女儿长大嫁人,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过节。所以,端午节也称“女儿节”。


端午风俗知多少?


640_wx_fmt=jpeg&tp=webp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webp (14).png

吃粽子


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,一说是为了投入江中,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;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,可以将疾病、灾害铲除。

端午节吃粽子,不仅承载着家国情怀,更蕴含着家人朋友相聚团圆的浓浓真情,粽子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。


3650-ivrxcey2052377.jpg

采艾草


传说远古时候神仙与水怪约定,只要门前悬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,都不可冒犯,于是人们端午节喜欢采摘和悬挂艾草,意欲驱散妖魔,保卫家族。


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湿、温经止血等功效,其茎、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可驱蚊蝇,净化空气。艾叶烟熏时产生的烟气可抑制病毒和细菌在空气中传播。


u=2558288765,3980686823&fm=253&fmt=auto&app=138&f=JPEG_w=753&h=500.webp.png

赛龙舟


屈原含恨投江,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,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,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,由此赛龙舟也成为端午最传统的风俗之一。


每年端午,赛龙舟比赛是不可错过的年度盛宴,众人齐心划桨的“嘿呦”声鼓舞着队员们,也振奋着岸边观战的群众。


5330bfb4ly1grdgdzt67mj20rs0fmh9l.jpg

戴香囊


古人在端午节这天还会戴香囊,为了清香、驱虫、避瘟,香囊中常会填充一些具有“芳香辟秽”功能的中药,如丁香、白芷、藿香、紫苏、薄荷等,可以提神醒脑、振奋精神,通九窍,防瘟病。


u=1492920438,804495891&fm=253&fmt=auto&app=138&f=JPEG_w=750&h=500.webp.png系五彩绳


在古代,人们迷信端午节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、毒气最重的日子,所以,端午节时,家家户户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带上五彩绳,就是用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紫五种彩线编成的线绳,以辟邪驱瘟、逢凶化吉。



端午节的诗词不错过!


很多优美的唐诗宋词也都提到了端午节,让我们一起吃着美味的粽子,一起来学习一下吧!

u=866422138,1859892933&fm=253&fmt=auto&app=138&f=JPEG_w=889&h=500.webp.png

端午

【唐】文秀


节分端午自谁言,

万古传闻为屈原。

堪笑楚江空渺渺,

不能洗得直臣冤。


赏析: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。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。


adb3f6e2-96b0-466d-9293-812a0ed360d7.jpg

竞渡诗

【唐】卢肇


石溪久住思端午,

馆驿楼前看发机。

鼙鼓动时雷隐隐,

兽头凌处雪微微。

冲波突出人齐譀,

跃浪争先鸟退飞。

向道是龙刚不信,

果然夺得锦标归。


赏析:“竞渡”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。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,唐人创造了“锦标”的比赛制度,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,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,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,鼓声擂动,船只齐发,争先恐后,惊吓得水鸟乱飞,只为夺得锦标。


1000.webp.png

乙卯重五诗

【宋】陆游


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

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

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

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。


赏析: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。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富有趣味。诗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写中,仔细阅读,方有所悟。


a0a4498a892b4cb0c9fe8ca4f73691bd846c129e.jpg


渔家傲

【宋】欧阳修


五月榴花妖艳烘,绿杨带雨垂垂重,五色新丝缠角粽。

金盘送,生绡画扇盘双凤。

正是浴兰时节动,菖蒲酒美清尊共,叶里黄郦时一弄。

犹瞢忪,等闲惊破纱窗梦。


赏析: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,绿杨雨中默默站立,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,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,正是端午时节,浴兰汤,喝菖蒲酒,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。


4ba3-8df67fc11ab389e5a24df05750c9dd4d.jpg

端午即事

【宋】文天祥


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

故人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

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改。

我欲从灵均,三湘隔辽海。


赏析:五月五日端午节,你赠与我一枝艾草。故人看不到,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。往日为国尽忠的人,现在白发苍苍。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,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。


端午佳节承载了人们

对圣贤的缅怀

对健康的追求

对疾病的防治

对美好生活的期盼

祝大家端午安康!